虽然我一直瞧不起抄袭这档事;但是如果叫别人来看的话,我做的这个东西恐怕是不可能不被说是抄袭了。
是的,朋友和我做了一个在PC端阅读微信文章的网站。
真是吊诡呢,明明前两天我还在对腾讯大加挞伐,现在却搞起了微信的开发。
如果你比较关心It领域的话,传送们恐怕会在第一时间进入你的脑海——这不就是跟传送门一模一样的嘛。
一定要这么说的话我也没办法,毕竟事实就是如此;不过,我做这个东西的出发点其实是为了能让微信的文章能用RSS方式订阅,多多少少请允许我为自己辩护一下。
当然,我不是来这里推广我的产品的(太粗糙了。。。),我主要是想吐槽一下我自己的;
原本为了节约数据库的容量,我一直是把具体文章的链接拆成两个参数然后再构造url的,结果前两天突然链接就失效了。。。
检查了一下发现腾讯给每个文章页面添加了一个签名字符串参量,瞬间有一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觉。
想去参考一下传送门是怎么做的,发现它居然开始直接抓去微信中的文章了。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这么干的了。
之前还稍微研究了一下版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著作权法》中有一条是: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网站应该也属于媒体的一种吧。
但是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有另外一条规定:
"第二十一条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似乎和上面的说法有点矛盾呢,那么直接转载已经公开发表的,没有声明不允许转载的文章到底算不算侵权呢?
好在还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第十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其作品的,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除本条例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六项、第七条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提供作者事先声明不许提供的作品;
(二)指明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的姓名(名称);
(三)依照本条例规定支付报酬;
可惜,偏偏这个第六条第七项规定的是:
(七)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好吧,根据以往的案例来看,一般来说都会宣判这种不支付报酬的转载侵害了版权人的权益,而对于“时事”的定义也更倾向于严格。
例如判例《时事性文章:权利协调与利益平衡》:
《现代汉语词典》对“时事”的解释是“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可见,“时事”具备两个显著特征,即时效性和重大性。相应地,从内容上来说,“时事性文 章”也应具备上述两特征,缺一不可。阅《国产手机乱象》一文,作者从国产手机厂家面临的严峻形势起笔,主要评论了他们各自寻求出路的营销策略。关于严峻形 势的内容约为文章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而营销策略部分则占到四分之三左右。此外,从表达方式上看,“时事性文章”主要体现为在进行时事报道的同时夹叙夹议 地对“时事”进行描述、评论,其语言较为严谨、理性、客观。观《国产手机乱象》一文,作者文笔飘逸,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融入了许多主观色彩。
看起来除了纯粹的报道类文章,以及声明自身为时事类文章的文章,很难界定一篇有主观色彩,包含了思考、推定的文章为“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
所以,无论如何,还请不要未经许可随意转载,抓取他人的文章,即使是非盈利目的。(当然,非盈利目的转译为盲文,少数民族文字的行为受到保护)
当然,我并非在指责传送门的行为,我相信它的制作人肯定考虑过这样的种种问题,也有相应的权利措施。
另外,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批评ZF,上述的法律条款恐怕也会被人指责。所以顺便说一句,保护时事类文章的自由转载的权利出自《伯尔尼公约》。
践行法制,小处做起。
不过,我的博客文章可以任意转载(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