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一下服务器Ⅱ

2025年1月10日:

系统在24年中时换成了Debian,这次podman运行很顺滑

确实实现了不再依赖特定系统

如公告所写,11月4日搞好的,希望这次能稳定更长时间

以及上一次写的:折腾了一下服务器 | Move me (spdf.me)

Vultr日本 => 腾讯云香港

现在基本上常驻深圳,香港的链接相对来说更稳定一些——单纯指的是网页服务。再加上轻量云比Vultr更加有性价比,所以就直接跳车了。

408元年付,配置如下:

  • CPU - 1核 内存 - 2GB
  • 系统盘 - SSD云硬盘 50GB
  • 流量包 - 2048GB/月(峰值带宽 30Mbps)

具体性能我也没有测试过,体感还是可以的。

openSUSe Tumbleweed => CentOS Steam

上回选择了相对小众的发行版,以及更加小众的滚动发行版本,当时的心理如下:

  1. 一厢情愿地以为可以永远不用更新版本;
  2. 希望可以一直使用“Bleeding Edge”的软件版本;
  3. 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4. 和本地偏好的suse系系统保持一致;
  5. webyast似乎可以尽可能脱离terminal管理系统。

事实证明,上述意愿均已破产:

  1. 自动更新系统的脚本大约跑了不到一年就无法更新了,原因是zypper(suse系的rpm,包管理器)发生了损坏;
  2. 同一,早就没在更新了;
  3. 老了,不太在乎这一点了,而且也从未向其他人宣扬过;
  4. 基本脱离Linux环境,偶尔有需要的话,使用WSL、macOS或者直接SSH到开发机即可满足;
  5. webyast似乎已经停止维护。

再回到当前的系统选择,主要原因是

  1. 腾讯云只提供了ubuntu、Debian和CentOS等少量几种选择,且都不是最新版本;
  2. 在工作后接触的操作系统,RedHat系较多,Ubuntu也有(我并非后台开发人员,仅有非常少的场景下需要使用Linux);
  3. 根据我对发行版的使用经验,各个发行版几乎只有非常细微的差别;

按照上述三个理由,其实结论是随便哪个都行才对,但是最终选择了CentOS,也有一些原因:

  1. CentOS8 Steam是一个滚动发行版本——我还是对免维护有一点期待;
  2. 对使用新技术还有一些探索的欲望,具体指的是:Podman;
  3. 当前CentOS8因为提前结束维护期正在被口诛笔伐,而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彰显个性;
  4. 略,我现在对本地和远端保持一致无执念;
  5. cockpit似乎可以尽可能脱离terminal管理系统。

(o゜▽゜)o☆[BINGO!]

当然,CentOS到底能走多远还不好说,但是我现在对底层系统已经没有依赖了,见下一块~

Podman

很久以前尝试使用过Docker,当时觉得非常繁琐,现在容器化的生态已经非常完善了,前瞻性地融入其中,也许有一天VPS都会消亡也不是没可能。

选择容器化对我来说很有必要:

  1. 可以忽略对底层系统版本、环境等的依赖;
  2. 配置集中、数据集中(挂载Volume);
  3. Volume可以跨系统、跨机器迁移备份。

具体到Podman,并非它有多么好,主要原因也是想用新的东西,不过还是感觉有一点优势:

  1. 和Systemd生态融合地很好,初始化、启停、更新都可以导出为Service
  2. 据说和k8s的生态也很好地兼容(但是我没有用到)

实际使用并无太多的波澜,如果有兴趣(时间),可能会仔细写写心得

Nginx => Caddy

站在2021年来看,HTTPS/HTTP2已经广泛普及了。

那么我之前一炸半年的,Nginx+certbot的组合也自然不够健壮——主要还是我个人几乎没有投入维护的精力。

因此这回就不追求性能或者扩展性这类对个人博客不那么重要的部分,直接使用几乎免维护Https的Caddy反代软件替代Nginx。

很抱歉没有对比测试数据,如果慢了记得告诉我,虽然我不会优化,但是我可以加钱买更好的机器。

附Cockpit上的Podman容器截图: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