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互联网基因

//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互联网基因;

//我只是单纯地或者说本能地不喜欢那种事事必提互联网基因的说法罢了。

 

无论你承不承认,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概念之一。我的确不理解什么是互联网基因,上知乎搜了搜也得不出什么像样的结果:无非是什么以产品为中心,快速迭代开发,满足用户需求,你知道的,其实都是一些好听的词,也不过是一些好听的词。那么,为什么业界总有一些声音拿着大喇叭扩散着“只有会拥有互联网基因才能取得成功”,“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会落伍”之类的聒噪呢?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真的只有拥有“互联网基因”才能成功么?

 

非得是互联网公司才能以产品为中心,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么?

很遗憾,我觉得不是。对于一家制造产品的公司,这两条应该说是很基本的准则。正如我们看到的索尼Walkman,小小的身材里面能按下十数个不同形制的拨片旋钮,却能让人轻松上手,这样的产品设计难道非得是互联网公司独一家?任何产品——只要是给人用的——总归是有交互界面的,用户体验永远是不用声张的制胜法宝,当然,某些军品、专业器材可能除外。电子设备交互自有它的独特性,但还不至于到了自立门户,小觑别家的程度。

 

非得是"互联网基因"才能在时下的竞争攫取最多的眼球么?

从统计上讲,存在相关性,但是,只是“统计”上而已。用通俗一点的话说,这可能只是“巧合”,几个出众的互联网布道者碰巧是话题制造大师,碰巧能喊起朗朗上口的标语罢了。〇军,〇永浩,乐视之辈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绝尘而去。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一些言论实实在在地推高了互联网众们在更大范围上的知名度,他们主推的产品也很有可能进入千家万户,实现他们的理想。但是毕竟乔老爷只有一个,而且这位乔老爷恐怕和“互联网基因”还存在一定的隔阂。连〇永浩自己也说过了,“这个圈子里只有一个聪明人,现在他死了”;这些残余的教徒却不得不梳妆打扮起来,拿互联网织起自己的战衣,以口舌为剑开始他们的另一场风车之战。正如之前所说,其实这样的口号式宣传不应该与互联网基因相联系的,它们更应该存在于上世纪80年代的保险推销手册上。

所以说,互联网基因是一回事,成功是另一回事;每一项事业都有它专属的“生物灶”,绝不是能随意复制的工业产品。我们看到讲台上一袭黑衣,翩翩风度的影响的时候,绝不要以为他说的就是真理——即使他真的似乎是照着这样做取得了成功的。

我们都知道《失控》,知道凯文 凯利;或许也知道比尔盖茨,知道《未来之路》;可能也有人还知道《数字化生存》,知道尼葛洛庞帝。预言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人能专享未来。

最后,鄙视乐视

(当然《言叶之庭》是好东西。)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